欢迎来到列子书院官网! 咨询热线:0371-00000000 丨 官方微博 丨 官方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列子文化 > 学术观点

列子文化

晚唐齐梁诗风研究

作者:列子书院 日期:2021/8/12 12:34:11 人气:14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先秦著述史

  作者:高新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价:138.00元

  本书尽量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全息式地关注上古著述的情况,既全面总结古人著述意识的演变、古书著述的体例以及流传承续的方式等,又努力深入剖析一些具体问题和个案,从而使我们能够较为全面、真切地了解先秦著述的实际情状。在借鉴西方年鉴学派“长时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期历史文化的特点,本书将先秦著述史分为巫觋时代、史官时代和诸子时代三个历史时期,并对每个时代的著述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

  高新华,山东邹平人,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自2010年9月以来执教于山东大学文学院,现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工作以来在《文史哲》《中国音乐学》《图书馆杂志》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教学上始终奉持学生至上的原则,在科研上则追求实事求是、不为空言的精神,践行“兴之所至,心之所安”的人生境界。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秦汉杂家研究

  作者:管宗昌 著

  副标题:以《吕氏春秋》《淮南子》为中心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价:98

  本书稿以秦汉杂家最为重要的两大著作《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文本基础,由内而外、内外结合,充分展示杂家作品丰富生动的文学特征,进而描活、丰富对于秦汉杂家内涵的认识。

  管宗昌,1979年4月生,山东潍坊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为系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诸子文学研究等。出版《列子研究》、《<吕氏春秋>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社科联基金等项目多项。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秦封泥与官制研究

  作者:李超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价: 98.00元

  本书通过秦封泥所涉及的相关职官等记载,结合出土秦文字资料,对秦国职官名称、职责和层级等做自上而下、细致严谨的分析,研究和解读秦国行政结构,一窥秦国官制体系的变化及历史概貌,探究秦国政治统治的运作模式,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秦国的政治文化。

  李超,西安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从事文物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秦汉历史和文物研究。参与编撰《西安新获墓志集萃》《楷书小字典》等图书,发表论文《秦封泥与封检制度》《秦阴阳御弄与苑囿略论》《秦汉贡橘制度考》等文章数十篇。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20210812_121606_003.jpg

  作者: 张一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6-1

  页数: 556

  定价: 98.00元

  本书以晚唐齐梁诗风为研究对象,从形式、内容、辞藻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与齐梁元素有关的晚唐诗学现象。不仅归纳了晚唐齐梁诗风的主要表现及其随时代流变的规律,分析了晚唐齐梁诗风所涉及作家的出身阶层、人生经历及不同类型,更从体裁与题材的组合方式出发,分析了齐梁诗风与晚唐时代相结 合的种种可能。从体裁角度,将晚唐齐梁诗风涉及的体裁分为两类,即产生于齐梁的典型齐梁体裁与盛唐以后定型并兴盛的非典型齐梁体裁;勾勒晚唐诗人学习前者的努力,以及将后者与齐梁元素融合的努力。从题材角度,总结与齐梁诗风关系密切的八大题材,由此探讨晚唐齐梁诗风与齐梁诗学的关系,并分析晚唐诗人凭借唐诗系统中不同体裁处理齐梁题材的不同方式。通过以上研究,对唐诗体系及近体诗演化史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张一南,女,1984年生于北京。2002年至2011年就学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学士、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6年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16年至今供职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开设《大学国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诗词格律与写作》《中古士族文学研究》等课程。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龙脉

  作者: [美]魏瑞明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康熙帝与避暑山庄

  原作名: Where Dragon Veins Meet: The Kangxi Emperor and His Estate at Rehe

  译者: 朱子仪

  出版年: 2021-7

  页数: 320

  定价: 78.00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朝政府在热河(今河北承德)修建的一座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历时89年完工。避暑山庄位于山脉节点的战略性位置,据说清朝的风水能量流经此处。每年从晚春到初秋,皇帝都会在这里处理政务及举行仪式,避暑山庄作为“北京的后花园”,实际上是清朝前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  本书利用艺术和建筑史、花园和景观史、近代早期全球史以及历史地理等多领域的资料与方法,重构了承德避暑山庄在康熙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而阐明了景观作为意识形态媒介的表达在清早期和更广泛的近代初期世界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绘画、版画、历史地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新绘制的地图和个人记述的考察,揭示了地理空间在清初政治、军事、外交等上层建筑中的重要意义。作为海外首部深入研究避暑山庄所呈现的康熙王朝园林与艺术特征的重要专著,本书通过阐述承德避暑山庄的选址、营造及其象征意义,对康熙时代的政治愿望及其相应的艺术表现提出了新的见解。

  魏瑞明,原名斯蒂芬·怀特曼(Stephen H. Whiteman),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和艺术史博士,目前在英国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任“中国艺术与建筑”高级讲师。他的研究聚焦全球背景下近代早期的中国历史,特别对景观、地图绘制和视觉文化感兴趣。他曾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获得美国邓巴顿橡树园研究图书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的研究奖学金。与人合作的专著《三十六景:诗歌和版画中康熙帝的避暑山庄》于2017年获得景观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图书奖”。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通往权力之路

  作者: [美] 吴秀良(Silas H. L. Wu)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康熙和他的继承人

  译者: 张震久 / 吴伯娅 / 董建中

  出版年: 2021-7

  页数: 296

  定价: 79.00

  本书讲述的是一对父子之间的冲突。父亲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他1661~1722年在位,儿子是他的太子——胤礽,这一冲突即为继承皇位而发生的凶残的权力斗争。在清朝统治的初期,个人的历史与更宏大的王朝历史以及康熙宫廷历史交织在一起。笔者把这一对父子间的悲剧视为满洲人占领中原之后相关事件的转折点;这一对父子之间权力斗争的政治运作和文化环境就是上演此悲剧的舞台。

  吴秀良(Silas H. L. Wu),美国波士顿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曾就职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清华学报》《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通报》《美国历史学会季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

  编者:马大正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时间:2021年06月

  定价: 168.00元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底定边疆”,形成了东到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西抵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北达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南达南海诸岛的辽阔疆域,奠定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多元化格局。1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危机重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所要面对并解答的问题。本书以清代历史前后期为序,分述不同陆疆区域和海疆的演进历程,释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论其治边政策和治边思想,以更集中地呈现清代以降中国边疆治理历程。回顾和反思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的得失,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大正,1938年生于上海。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漂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马大正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新jiang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治理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钱粮亏空

  作者: 刘凤云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清朝盛世的隐忧

  出版年: 2021-6

  页数: 534

  定价: 158.00元

  本书是在国家政治的视野下,以康雍乾嘉道五个朝代为纵向背景,通过对钱粮亏空案的梳理和考察,选择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力求将钱粮亏空的实态、清查的手段与方案,以及赔补亏空的银两等史事的政治过程作最真实的呈现。立足于揭示这场波及整个官僚世界的政治风暴中皇权与官僚、官僚与官僚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状态,通过过程的回溯去分析清朝国家在解决国家财政、致力于反腐等重大问题上的成败得失。不仅对官僚政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考,且有历史镜鉴的意义。

  刘凤云,哈尔滨市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清代官僚政治与明清城市。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部清史工程、教育部清史基地的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等。先后出版《清代三藩研究》《吴三桂传》《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权力运行的轨迹:17-18世纪中国的官僚政治》《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合著,入选2018年“中国好书”)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胡適的頓挫

  作者: 黃克武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 2021-7-30

  页数: 440

  定价: NTD480

  本書將對「胡適」抽絲剝繭,重新探討其在思索政治問題、面對政治權威的態度、思想,並且作為一位極少數能涉足政治,最後能「得君行道」或全身而退的例子,讓我們更了解近現代史的面貌。

  黄克武,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中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研究领域为清末民国思想史、政治史与明清文化史。主要著作包括《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1994)、《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1998)、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2008)、《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2010)、《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2013)、《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2016)、《顾孟余的清高:中国近代史的另一种可能》(2020)等;并编有《画中有话:近代中国的视觉表述与文化构图》(200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与王建朗合编,2016)等十余部著作。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重訪革命

  作者: 李金錚

  出版社: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副标题: 中共「新革命史」的轉向

  出版年: 2021-7

  页数: 400

  定价: HK$158.00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一,“新革命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率先提出新革命史學術概念,宣導使用常識、常情、常理以及相關學科理論對中共革命史進行重新審視和研究,以呈現中共革命的運作形態尤其是艱難、曲折與複雜性;二,中共革命與鄉村社會的互動關係。對土地改革中的農民心態、農民參加革命的動機、革命策略與傳統制約等經典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三,中共革命的其他面相。對中共革命的理論依據、革命動力、革命傳播以及中共革命形象等問題,進行了描述和分析。

  李金錚,河北獻縣人,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經濟思想史、革命史研究。出版有《傳統與變遷:近代華北鄉村的經濟與社會》《近代中國鄉村社會經濟探微》《民國鄉村借貸關係研究——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中心》等專著。研究成果在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等省部級獎10餘項。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1863,现代绘画的诞生

  作者: [法]加埃坦·皮康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周皓

  出版年: 2021-7

  页数: 236

  定价: 108元

  时间回溯至1863年,法兰西美术学院主持的官方画展拒绝了大部分报名参展的作品,引起被拒绝艺术家们的强烈不满。拿破仑三世为安抚民众举办了“落选者沙龙”,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横空出世,引发19 世纪西方艺术史上最大争议,“现代绘画”由此粉墨登场,“印象派”这个影响了一个世纪美学思想的绘画流派也由此诞生。“落选者沙龙”因此成为世界艺术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在此之后,官方艺术的影响逐渐变小,艺术家们开始不拘流派技法,进行自由的创作,巴黎市也在自由创作的氛围中逐渐成为世界艺术之都。  本书正是对“落选者沙龙”事件的一次历史性还原,兼论它的源流与影响。作者灵动的散文笔法赋予历史书写强烈的故事性,近百幅彩色世界名画插图更令人仿佛置身一座纸上美术馆。

  加埃坦·皮康(Gaëtan Picon,1915—1976)是20世纪法国文化界的一位多面手。他是教师、文学批评家、艺术批评家、法国水星出版社总编(1963—1966)、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司司长(1958—1966),也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倡导者和当代文化理论的探索者。他的批评将审美、文化的视野与哲思融合,开创了一种独到的批评风格,其著作影响数代法国人,尤其是《法国新文学总览》(1949)、《马尔罗》(1963)和《令人赞赏的时间地震》(1970)以及本书《1863,现代绘画的诞生》。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暴君

  作者: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莎士比亚论政治

  原作名: Tyrant: Shakespeare on Politics

  译者: 唐建清

  出版年: 2021-6

  页数: 188

  定价: 52.00

  这部才华横溢、精心结撰、极具可读性的著作中,斯蒂文•格林布莱特研讨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暴君和他们的暴政——他们可怕而自恋的愚蠢行径,他们的篡逆、疯狂和残忍,他们的自高自大和缺德少才,他们妄想偏执的邪恶,他们的虚伪欺骗和对谄媚的渴求,并从旁边照亮了我们自身的绝望和(用莎士比亚的话说)"普遍的悲哀"。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著名文学批评家、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作家,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教授(John Cogan University Professor),《诺顿版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曾获梅隆杰出人文学者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著有《大转向》《莎士比亚的自由》《亚当夏娃浮沉录》(以上三部作品已由甲骨文推出中文版)、《俗世威尔》(Will in the World)等知名作品。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帝国黯然谢幕

  作者:尼尔.约翰逊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定价: 98

  本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在全球暴发的1918年大流感疫情为主线,从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写到北美和大洋洲,以及英属殖民地的南非,作者尼尔?约翰逊博士基于上千份翔实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以多角度多层面的笔触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一场基于医学而又跨越医学的疫情,以及它所触发的文化、心理、社会、政治、国家利益等问题,书中既有宏大的全景描述,也有细致的聚焦。

  尼尔·约翰逊(Niall Johnson)是英国近代医学社会发展史研究专家,他在剑桥大学完成了对英伦三岛在1918-19大流感中的经历的研究课题,经过十余年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工作,发表了内容丰富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涵盖主流医学史等学术期刊以及各大媒体的相关撰文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化和自然遗产:批判性思路

  作者: [澳]罗德尼·哈里森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原作名: Heritage : Critical Approaches

  译者: 范佳翎 / 王思渝、莫嘉靖、沈山、张力璠、韩博雅

  出版年: 2021-5

  页数: 704

  定价: 98.00

  近年来批判遗产研究(critical heritage study)是文化遗产研究领域最具思辨性的学术方向,而本书是该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代表著作之一。作者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表征政治、话语建构等学说,对当代主流的遗产观念和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重新审视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官方与非官方遗产的关系,提出了更具包容性和对话性的遗产模式。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鼓励学者们采取更具批判性的角度与遗产打交道,将他们的关注重点从我们应“如何”保存遗产,转到“为什么”人们选择这样做。这是“批判性”遗产研究最重要的目标:揭露产生遗产的各种过程,从而允许公众从他们自己的社会、历史、政治和经济背景来理解遗产。

  罗德尼·哈里森(Rodney Harrison)教授,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院(IoA, UCL)文化遗产学教授、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遗产领域首席研究员,担任由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资助的“遗产未来”研究项目首席调研员、伦敦大学“遗产未来”研究实验室主任。主持有“欧洲遗产未来的理论:遗产的故事”等项目。他还是《当代考古学杂志》的创始编辑和现任主编,曾任批判遗产研究学会创始执行委员会成员。目前已著述或合著专著十余本,并为70多篇期刊论文和书章担任特邀编辑和同行评审。他的研究得到了全球挑战研究基金、英国科学院、温纳格伦基金会、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澳大利亚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研究院以及欧洲委员会等多家机构的资助。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风的女儿

  作者: [英]克莱尔•马利(Clare Mulley)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原作名: The Women Who Flew for Hitler: The True Story of Hitler's Valkyries

  译者: 姜洁

  出版年: 2021-5-1

  页数: 504

  定价: 78

  本书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双人传记作品,讲述了纳粹德国两位受过高度嘉奖的女试飞员的故事。  汉娜和梅利塔战胜了舆论对女性的偏见,在20世纪30年代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德国飞行领域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她们在战争中成长为首屈一指的试飞员,并且凭借自己对第三帝国的卓越贡献获得铁十字勋章。然而,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她们也不能苟同对方的抉择。出身中产阶级的汉娜是雅利安人,而不爱出风头的梅利塔来自普鲁士贵族家庭,两人都怀有深深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然而在最终,1945年,汉娜恳求希特勒同她一起逃出柏林,企图挽救其生命;而梅利塔却暗中支持最著名的元首刺杀计划,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两人交织的人生让读者有机会洞悉纳粹德国及其女性、阶级和种族的态度。著名传记作家克莱尔•穆利通过深入挖掘两位非传统女性,通过1936年奥运会、东方战线、柏林航空俱乐部和希特勒地堡等背景,描绘了她们非凡而又杰出的人生的真实故事。

  克莱尔•马利  著名的英国获奖传记作家,曾著有《谍海迷情:二战英国第一女特工的传奇一生》(麦克米兰出版公司2012年出版),这部书即将改编成电影;还有一部是荣获《每日电讯报》传记作者俱乐部大奖的《救助儿童的女人:埃格兰泰恩﹒杰布传》。克莱尔本人参与了英国channel5的历史节目《阿道夫和爱娃:爱与战争》的制作,并为《观察家》《今日历史》等报纸杂志撰写评论。2017年,克莱尔担任了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桂冠奖评委会主席。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断裂与延续

  作者:贺红英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副标题:东欧国家电影研究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98.00

  全书简要分析了东欧国家电影尤其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的电影发展史及重要导演及其作品。东欧国家电影在20世纪的许多年里都曾为中国观众熟悉和喜爱,不仅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兴旺的20世纪50、60年代宣介广泛,而且在“文革”时期及过后的恢复时期,来自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影片,也曾为中国萧条冷落的银幕带来了独特的英雄主义亮色和美好生活的欢声笑语。

  贺红英,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苏联电影史。著有《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世界电影:管窥与瞭望》等作品。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The Imperial Network in Ancient China

  作者: Maxim Korolkov

  出版社: Routledge

  副标题: The Foundation of Sinitic Empire in Southern East Asia

  出版年: 2021-11-19

  页数: 352

  定价: GBP 120.00

  This book examines the emergence of imperial state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period ca. 400 BCE–200 CE as a network-based process, showing how the geography of early interregional contacts south of the Yangzi River informed the directions of Sinitic state expansion.  Drawing from an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sources including transmitted textual records,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excavated legal manuscripts, and archival documents from Liye, this book demonstrates the breadth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e empire builders of an early imperial network throughout southern East Asia – from institutions and infrastructures, to the relationships that facilitated circulation. This network is shown to have been essential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Sinitic imperial rule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south of the Yangzi against formidable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ical, and logistical odds. This is also the first study to explore how the interplay between an imperial network and alternative frameworks of long-distance interaction in ancient East Asia shaped the political-economic trajectory of the Sinitic world and its involvement in Eurasian globalization.  Contributing to debates around imperial state formation, the applicability of world-system model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mpires, The Imperial Network in Ancient China will be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to students and scholars of East Asian studies,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Maxim Korolkov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remodern Chinese history at Heidelberg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His work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associated with the imperial state formation in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East Asia.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