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列子书院官网! 咨询热线:0371-00000000 丨 官方微博 丨 官方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文献

书籍文献

《逍遥游》读后感(3):未得为大,“有所待”的逍遥”

作者:列子书院 日期:2021/8/12 12:59:54 人气:15

  原创 宁安安 安神斋 5月19日

  第八节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直译:

  有些人的才智能胜任一个官职,言行举止能庇荫一个乡里,德性可以适合当一个国君,可以使全国信服,他们看待自己也不过像自认达到飞翔极致的小麻雀(翱翔于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0210812_124307_016.jpg  体悟:

  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是儒家的境界。在庄子看来,这是斥鷃之小。

  第九节

  原文: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直译:

  (看到这样人)而宋荣子莞尔一笑。(上小节的“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是宋之贤者)像宋荣子这样的人,即使全社会都夸赞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激励;即使全社会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失志沮丧,他能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别,能辨别荣誉和耻辱的界限,但他也仅能做到这样。他不汲汲营营追求世俗之人追求的事物。尽管如此,宋荣子仍没有能够树立起生命的典范。

  体悟:

  1、“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对应《道德经》“宠辱若惊”,人可以不受毁誉之情影响。

  2、庄子认为即使能做到这样,还不能树立生命的典范。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了一趟生命的旅程。

  3、宋荣子这样的贤人,为何还“犹有未树也”?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在宋荣子心里面,虽然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但是心里还是在区分“荣誉和非议”;能定但是心里还是在区分“自我和外物“;能分辨但是心里还是在分辨”荣誉和耻辱“。即,没有达到能忘而不能忘忘,能定而不能忘定,能辨而不能忘辨。一句话,宋荣子还没有达到”万物与我合一“的境界。

  第十节

  原文: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直译:

  列子乘风而行,飘飘然曼妙极了,风吹起,便顺风而去;十五天后风吹回来了,他又随风而返。列子对理想中的幸福,并没有汲汲去追求。虽然他已无需费力的行走,但仍需等待那阵风起。如果能够乘天地阴阳二气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神于无穷的境界,他还有什么依待的呢?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体悟:

  1、“有所待”逍遥,需要外界的机缘配合

  列子已经能够乘虚驭气,双脚能够离乎地,但是仍需等待风起。

  列子虽然能够乘风遨游天地间,但还是需要待风起,才能逍遥自得。

  “有所待”的外界机缘是指有所依靠。事物遵从二元法则,有所依靠,那么就会有所牵绊。“有所待”的事物,也是所有让人有所烦恼的事物。

  我们现代人没有日历,没有时钟,没有天气预报的话。。。。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生活不知道如何安排了。我们“有所待”的太严重了。

  失去了身体感知力,这是造成“有所待”的根源之一。

  根源之二,是我们内在情志太严重了。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描述的圣人“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这里的圣人,已经完全没有情志问题了。

  成为有道圣人的前提,是没有情志问题啊。

  2、“无所待”逍遥

  能够安然随遇于正常的气候(乘天地之正),能够驾驭失常的气象,在无穷百变的境遇中,都能够乘御遨游(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样的人是不需要外在机缘配合而逍遥自得的。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文章描述了宋荣子,列子。宋荣子未得其大,列子大而不大,因为都还处于“有所待”。至人也,神人也,圣人也,是极赞美之辞了。至人,神人,圣人,都已在“无所待”的境界。

  4、道家经典中描述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和神人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描述了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在《逍遥游》后面章节中描述到了神人。

  真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圣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神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逍遥游》

  圣人:《道德经》描述的圣人,是指有道之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道德经》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道德经》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道德经》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经》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道德经》

  ……

  5、六气之辨

  运气学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里的运气七篇,分别是: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大论,至真要大论。运气,也叫五运六气,是中医里进行病情预测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理论。

  六气又分为主气和客气。主气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常令,一年分为六个阶段,依次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年年如此,是地气相对静止特性的表现。

  客气,是天阳之气本身的盛衰变化。

  想进社群学习和跟着练道家养生功夫的朋友,参见链接:

  组建社群,学习体悟;老庄思想,薪火相传

  安安的微信号:jcynthia1025。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

  图片

  推荐阅读:

  组建社群,学习体悟;老庄思想,薪火相传

  《逍遥游》读后感(1):鲲鹏之大

  《逍遥游》读后感(2):斥鷃之小

  高考如战场,知己知彼,分享迎战高考秘籍

  灵枢安神疗法:一种即时有效的上古道家心理疗法

  进一步谈正坐的好处和问题处理

  谈谈道家养生功夫锻炼的基本要领

  正坐站桩过程中,如何让心和脑安静下来

  介绍一种养气养心的好方法——正坐静心

  安神斋:初学者如何站桩(附音频和文字)

  介绍一种浩养气养神的站桩(值得收藏



标签: